詳細圖解×修理步驟×達人經驗分享
用修理取代丟棄、用創意重塑物品生命,
善用所學,向專家請益,在生活中實踐STEAM精神!
★扣合12年國教科技領域核心素養,將知識活用於生活之中
★統合STEAM跨領域、動手做、生活應用、解決問題、五感學習之五大精神
★切合SDGs邁向永續的理念,懂得惜物愛物,友善環境
★培養觀察力和實驗精神,學會找到處理困難的方法和能力
腳踏車落鍊、球鞋脫底、書本破了……這些都是生活中常出現的窘境,你會怎麼教孩子應對?這些物品可能是孩子第一臺腳踏車、超級好穿的鞋子、百讀不厭的繪本,隨著時間注入感情,在在都有著超越物品本身價值的意義。錢或許能再買到新品,卻買不回曾擁有的記憶和情懷,因此在丟棄之前,請先試著修理,也許就能讓心愛之物延續生命。
本套書依照物品待修的狀態不同,分為三冊,所提及的項目在生活中再常見不過。第一冊的主題是「東西壞了」,例如拉鍊拉不上、杯子破了等;第二冊的主題則是「東西不能動了」,這是指東西本身主結構還好好的,卻無法使用,例如電動玩具車不動了、腳踏車不能騎了;第三冊則是「東西變得不好用了」,物品本身還能用,只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不好用,所以需要調整,例如眼鏡越戴越歪、刀子越用越不利等。
而各冊內容則分為兩個部分,第一部分教導孩子自己在家就能做到的修理,先按照書中所教步驟檢查損壞程度,不同的狀態會使用到的工具各不相同,學習準備適合的工具並了解原理和使用方法,接著就是實際動手。在過程中,孩子將會活用課堂所學知識,觀察、拆解、找出問題,讓孩子在生活中就能落實新課綱的核心精神「學以致用」。
例如第一冊中想把破損杯子的握把黏回時,需要用到黏著劑,不同的黏著劑適合什麼樣的物件,這和自然科學領域的化學知識相關;第二冊中修理腳踏車時,需要先認識車子的結構以及修理的工具,像是輪胎板手或補胎片的使用方式,也需懂得如何拆解再組裝,這都是生活科技的工藝技能範疇;第三冊中喜愛的坐墊或娃娃變扁變硬時,要如何恢復蓬鬆,得先認識織品的貼標與縫紉法,這是結合化學與藝能科的技能。
有些物品,修好了可以繼續使用,有些物品,甚至能發揮創意美化、改造,成為獨一無二的手作品。讓孩子盡情探索、思考、動手操作,當問題解決、物品重獲生命時,孩子不僅能懂得惜物愛物的可貴,同時也能得到自我實現的成就感。
第二部分則是介紹專家的修理過程,書中採訪了各種物品的修繕達人,這些師傅之所以會想成為專家,出發點都是在於愛物、惜物之心。例如第一冊的圖書館修理師傅認為將書修好,就能讓更多人享受閱讀的樂趣;第二冊的鐘錶師傅想將傳承百年鐘錶製造和修理技術,再交棒給下一代的孩子;第三冊的運動鞋修理師傅深知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慣穿的鞋子,這鞋子不一定是鞋櫃中最美的那一雙,卻是穿起來最舒服或最好走的,如果這樣的鞋子壞掉了,對鞋主來說一定很困擾吧!從此點出發,師傅不僅能修復、還能夠清潔甚至改造,讓鞋子又可以繼續陪伴主人。且看這些修繕達人是如何運用專業技術,妙手回春,就像是物品的醫生一樣,能讓物品重返健康,繼續被珍愛使用。在採訪中,這些達人不約而同的提到「能夠看見物品重生、委託者重拾笑容」,是他們一直努力的動力。
★「小學生的STEAM生活實踐場」系列共3本:
《我是小小修理師1.東西壞了怎麼辦?》
讓我們一起來修理:書本、杯子、椅子坐墊、抽屜、衣服、桌球拍的膠皮、背包拉鍊
《我是小小修理師2.東西不會動了怎麼辦?》
讓我們一起來修理:腳踏車、自動鉛筆、電池玩具、雨傘、馬桶、鐘錶
《我是小小修理師3.東西變得不好用了怎麼辦?》
讓我們一起來修理:眼鏡、蛙鏡、菜刀、地毯、鞋子、木頭地板或牆壁、坐墊或棉被、牛仔褲
套書特色
・知識轉化,生活應用:無論是書本、文具、玩具、衣物、腳踏車等,結合課堂所學,修理日常中隨手可得的物品,讓知識轉化為技能落實在生活中。
・不同工具,各有原理:一字螺絲起子、十字螺絲起子有什麼不同?漿糊、瞬間黏著劑、環氧樹脂類黏著劑又各自適合黏貼什麼材質?每種工具都有對應的知識與應用範圍。
・詳細圖解,步步上手:觀察物品結構和材料、認識運作原理、確認損壞程度,挑選適合的修理工具,跟著圖解一步步的實作,讓物品重返良好狀態。
・修繕達人,經驗分享:書中採訪各行修繕專家,了解這些師傅在面對客戶的珍愛之物時,會遇到什麼問題,運用哪些技術,又懷著怎樣的心情。而無論是客戶或專家,珍貴且共通的是惜物之心。